不要一直否定你的孩子
为人父母的你,一定有几本育儿书。它们会告诉你:孩子生病的时候该怎么样做护理,孩子闹脾气的时候该如何“温和而坚定”地解决,孩子上学以后如何最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等等。但是,当自己做了父母以后,还是发现,有些问题其实根本没法从育儿书上找到答案。
此时,或许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童年时光了。因为决定你与孩子相处模式的因素中,童年时期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占了很大一部分。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ab60bcac741486ca46c0d2fafe28514?from=pc
来看几个例子吧:
童年时期拥有暴虐父亲的人,尽管自己做父母后,会痛下决心不让孩子和自己小时候一样受虐待,但一旦触发了愤怒的阀门,与当年自己暴虐的父亲如出一辙,他很可能会继续对孩子挥起棍棒。
拥有强势母亲的人,也可能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同理,小时候经常被父母否定的人,未来也很难发自内心地去认可自己的孩子。
你的身上,或多或少总有父母的影子。也许你并不想成为他们,但你还是变成了他们。即使是人性中隐藏最深的弱点,也会在有了孩子后暴露无遗。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理性程度,都会被身边的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这时候,育儿书的力量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只有父母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相当于能够“持证上岗”去教育下一代。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720c06997e10497e80fd9a7f9f2fd07d?from=pc
1 被父母“催眠”的孩子
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弥漫着否定、批评的气息,而肯定、欣赏和赞扬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于是,我们自然地延续着这样的方式,很习惯地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
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好,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却在不断地否定孩子、挑剔孩子。这种负面信息不断的重复,只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刚开始,孩子感觉父母不接纳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被父母催眠了,自己内心也会认为:“我不好,我是不行的。”
2 你接纳你的孩子吗?
“我的孩子为什么这样?”
聪聪一生下来,眼睛清澈透亮,皮肤细嫩白皙,特别招人喜爱。但当孩子一岁多的时候,父母发现聪聪的肢体协调性与别的孩子不同,于是父母带着聪聪到各大医院检查、治疗,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善,这让聪聪妈妈特别焦虑。
后来,孩子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但妈妈的焦虑却丝毫未减,妈妈总在担忧,孩子长大后怎么生活。为了孩子未来有一个好的前途,妈妈把一切期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认知发展上,拼命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这样又过了一两年,问题出现了,孩子出奇地喜欢《西游记》,并且时常会自言自语,把自己当成孙悟空。聪聪刚入园的时候,我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于是,我和聪聪妈妈做了深度的沟通。我惊讶地发现,原因并不只在于聪聪的肢体协调性不好,深层的原因,来自于他妈妈如此地不接纳他,不认同他。
“我觉得自己长相不好,个子有些矮,身材也不是特别均称。他爸爸也不行,工作上也就那样,看不出有什么大发展。”
但我看到和听到的信息,跟聪聪妈妈叙述的,却是完全不同。聪聪妈妈远非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长相绝对是中等之上。聪聪爸爸在一个很不错的单位工作,职位优越,能力出色,待人接物得体。
因为不认同自己,所以从根本上很难去认同自己的孩子。
看上去似乎是由于孩子的某个缺陷,造成我们不接纳孩子,实际上是我们内在原本就不接纳我们自己。孩子的出生,把父母内在的问题显现出来。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22f24271e0a34472a8d3548211d55143?from=pc
在我们的周围,不认同孩子是个普遍现象。
孩子出生,我们关注孩子的长相;孩子稍大一点,我们关注孩子是否聪明;上了学,我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致命的是,我们习惯性地用单一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整个生命。
孩子相貌有一点不满,我们就不接纳孩子;孩子语文不好,我们就否定孩子的所有。我们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我们不满意的地方,并把它放大为孩子的全部。于是,孩子从我们这里接收到的信息,总是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好。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文化中的这个弱点,不能认识到我们这种负向的惯性行为,我们的孩子依旧会像当年的我们一样,在否定声中成长,最后自己否定自己。
3 “我的孩子像花儿一样”
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女儿出生下来,我有些失望。我觉得她长得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我的女儿应该长得更漂亮。女儿两三岁的时候,我内心真的不接纳她,觉得怎么就不如周围的几个小女孩好看呢。虽然我嘴上也说,露露,你真漂亮,但心里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露露似乎有些胆小,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很胆怯,遇事特别容易退缩,根本不敢拒绝别人。露露三岁的时候,我看周围小女孩都穿纱裙,所以也给她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白色纱裙,但露露一直不穿。现在想想,那时候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够漂亮,不配穿这么漂亮的裙子。其实孩子一直是能感受到我的内心对她的评价的。我认为女儿不漂亮的内在信息被女儿感受到了,于是她认为自己不漂亮,甚至哪儿都不好,所以在小朋友面前胆小自卑。”
谈起这些,露露妈妈有些后悔。
“‘妈妈认为我不漂亮,认为我没有周围的小朋友好。’如果一个孩子不断从妈妈这里接受着这样的信息,你能想象孩子的感受会怎样?”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ab23f53cbb0d40a79bd754e6c6e63bea?from=pc
露露妈妈反省自己过去的做法,当然,也有对自己改变及时的欣慰。
露露四岁生日的时候,她妈妈认真地告诉她:“露露,不管你穿不穿裙子,你都是公主,妈妈觉得你很好,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漂亮的。”
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就问妈妈:“妈妈,你真的觉得我很好、很漂亮吗?”
“是的。”妈妈看着女儿的眼睛很确定地告诉她。
“我也觉得我挺好的。”女儿看着妈妈说。
从那以后,露露妈妈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并且,她也真切地感受到女儿身上无数的优点和美好。“我的女儿像花儿一样,多美好的生命呀!”
有一次,同事说:“你女儿真漂亮,比你好看多了。”
“真的吗?你真的这么看?”
“当然了。”
让露露妈妈惊喜的是,女儿一天天地变化,开始主动提出让妈妈给她买裙子穿。前段时间,审美的敏感期出现了,她天天都要穿纱裙或长连衣裙,要自己化妆。看着孩子全身心地欣赏自己,露露妈妈发自内心地喜悦。
当我们敞开心灵,发自内心地真正接纳孩子、欣赏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能接收到我们这种正向的能量,获得生命的滋养。https://p3-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0ae1cd8ba5d24317aa79175b910f7f76?from=pc
4 “我才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呢!”
在认同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懂得客观地认知自己,不会轻易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显得无所适从。
瑞瑞一直不愿意出去理发,他只接受妈妈给他剪,但妈妈给他理的发看上去总会长长短短不整齐。有一次妈妈给他剪完之后,发现后脑勺的头发参差不齐,有点儿难看。
妈妈比较在意这些,于是说:“瑞瑞,你看妈妈给你剪得不好看,要不咱们去外面修一修,那个叔叔很快就给你修好了。”瑞瑞不同意,妈妈想尽各种办法哄他:“如果妈妈带着你出去,别人会说,你看这个小朋友的头发多难看啊!”
瑞瑞当时正在画画儿,回过头来说:“妈妈,我才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呢!”
瑞瑞妈妈当时特别吃惊,然后是惊喜。孩子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并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
妈妈发现,孩子确实是这样的,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有时候,爸爸妈妈带他去爷爷奶奶家,对于爷爷奶奶的称赞、夸奖,瑞瑞显得特别淡定。妈妈问他为什么,瑞瑞说:“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爸爸是爱我的。”妈妈明白,孩子是在表达:我很确定,爸爸妈妈很爱我,很接纳我,我很满足,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说。https://p1-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68952ea3efe44a23b944283e5befb540?from=pc
5 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
我们不太愿意,也很少能静下心来回忆我们的童年往事。我们总想,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反正已经无法改变了。我们总会想当然地以为我们的成长经历就那样了,但孩子不会和我们一样,他们的生命将是全新的开始。
但事实上却未必如此。
当我看过张以庆导演拍摄的《幼儿园》这部纪录片后,我感到,我们自身的改变,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
这是中国第一部反应幼儿园生活的纪录片。导演在幼儿园实地守候三年,拍下五千多个镜头,深刻地展现了孩子们的心理成长状态。
影片的开始,伴随着《茉莉花》悠扬的音乐,出现了两行字幕:
“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是我们自己!”
这是一所某省会最好的寄宿制幼儿园。第一个镜头是,孩子们在周一的早晨来到幼儿园,哭声一片,孩子们死死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
紧接着,孩子们开始了一周有规律的生活。众所周知,在成人的眼中,全托是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自己处理事情就变成了重要的课程。
一个中班的小男孩,他在午睡后要穿衣服。里边是一件小半袖体恤,外边要穿一件衬衣。男孩无论怎样都穿不好,许久之后,他终于气急败坏地将衣服扔在床上,并且烦躁地大哭起来。可是,帮助并没有来临,于是他只得在无奈中拿起衣服,再次边哭边穿。终于,他把衣服穿上了,打着喷嚏离开了房间。
孩子们被要求将每两个小椅凳上下互扣地摆放,但有一个孩子怎么都摆不好,他惆怅万分。然后,他获得的唯一指导,就是老师的一句不耐烦的话外音:“调个面,调一个面。”语调之外的潜台词:“你真笨啊!”孩子放弃了,无奈地看着窗外。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097fe92358fe44d3a96878aae2e4332e?from=pc
在成人认为这一切很正常的同时,我想孩子内心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潜意识的判断:我是不行的!
影片中,对孩子们之间从身体到语言的暴力攻击都做了记录,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打人的孩子被全班围攻,柔弱的孩子被强势的孩子冷漠与蔑视:“你这个人好烦,我好讨厌你,不要和我坐在一块!”
这些现象,成人也许并不觉得是成长中的问题。因为在家里成人没有给儿童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往往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我讨厌你,你怎么就这么烦人,别跟我在一起。”恰恰是我们的语言模式,帮助孩子建构了同样的语言模式。
强势的孩子以这样的模式去对待柔弱的孩子;当然,柔弱的孩子没有力量去面对和拒绝这种状态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将自己麻木掉。同时,这种感觉也深深地将一种信念留在心里:我不够好!
片中对孩子做了一些采访。
记者问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你送到这里吗?”
孩子略带遗憾地说:“他们说很忙,要赚钱养活我!”
顿了一下,孩子继续说:“我妈妈要去美容院,我爸爸是房地产的老板,要去请别人吃饭。”说完,他若有所思地想了很久。我想,他会认为在爸妈心中,比起吃饭和上美容院,自己不够重要。
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和多年来固化的行为方式,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却是何其相似。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9f75082f6ff646249b5988c1effec256?from=pc
我们在那种旧体制旧观念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我们失去了良好的自我认同与实现自我的价值感。即使成功,我们也并不能坦然地认为自己很好。
然后,我们的孩子又开始继续在这种依旧盛行的旧观念下成长,他们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明天?
揭开伤痕,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但是今天当我们面对我们的孩子时,我们必须有所改变。正如世界的改变、中国的改变一样,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疗伤,更要通过我们的改变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被爱、被认同、被接纳和被欣赏的环境中成长。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