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我的信息被泄露了,孩子放假以来,每天都有培训机构打我的电话……”一到暑假,很多家长总是接到各类辅导班的推销电话。询问是否要为孩子报班,这些培训机构电话为何接踵而至?到底是谁在泄露我们的个人信息? 近日,盐南警方按照市公安局党委决策部署,纵深推进“靖网清链”专项攻势,在行动中发现4家教育培训机构,非法获取学生及家长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条,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均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7月上旬,市公安局盐南高新区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接到市民丁女士报警,称最近频繁收到培训机构的招生来电,怀疑个人信息被泄露。结合暑假以来,其他群众反映的类似情况,盐南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开展案件调查工作。 “您仔细想想最近有留个人信息给他人吗?有给孩子报过补习班吗?”民警的询问唤起了丁女士的回忆,丁女士告诉民警自己去年暑假曾给孩子报过一次培训班。 经过仔细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了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同时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通过实地走访、调取资料等方式,全面收集这些教育机构的情况,发现群众反映的相关情况均来自这些机构,相关机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7月14日,盐南警方组织警力对4家涉案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培训机构的电脑里掌握着大量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的信息资料,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及电话等个人信息20余条。
此外,民警还现场查获了打印后,用水笔做过代号标记的电脑打印资料30余册,有的表格中甚至还登记了有学生和家长信息的“学生薄弱科目统计表”,方便培训机构“对症下药”。 经调查发现,该培训公司的学生信息来源竟是多家培训机构联手整合而来。“如果这些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学生及家长人身、财产安全将会造成很大的风险!”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副政治教导员唐雨崴看到这些信息气愤地说道。
“因为学生已经放暑假了,我们课还没卖出去,所以我们才这样......”盐南警方将几家教育机构涉案的犯罪嫌疑人逐一传唤调查,其中3人涉及刑事犯罪,犯罪链条也浮出水面。 据了解,近年来培训机构竞争激烈,为了招揽生源,扩大知名度,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决定将自己培训机构的学生信息相互交换,从而达成“双赢”,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而这些信息的源头,均来自与李某等人交好的企业单位,这些企业单位拗不过李某的请求,将年龄符合培训机构要求的信息“低价”出售给了李某。 经审查,相关犯罪嫌疑人对自己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盐南警方已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李某等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提醒,不论是否获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盐南警方也将持续聚焦突出犯罪、治安顽症,让网络更安“靖”、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