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67|回复: 0

[百姓心声] 江苏射阳: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复制链接]

5352

主题

11

回帖

1万

积分

网站编辑

好评
87
金币
10893
激情
811
注册时间
2013-5-28

活跃会员突出贡献QQ一键登录绑定

发表于 2021-6-15 0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射阳网编辑 于 2021-6-15 09:26 编辑
2 m" p0 i. @4 b9 V6 [( ~. B, Q
" q7 D7 k8 ~2 B) r3 L% F& @
江苏射阳: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 y( ^0 }0 I; X- v. z" L. M.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周蓉蓉)昨天是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射阳县举办的“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现场,30个非遗项目展览正在进行。此次活动旨在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 `. d; q/ s" X" d" T( ^
       触角、身体、翅膀……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张粽叶在草编技艺第十九代传承人戴启艳的手中就变成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接触草编技艺到如今探索棕编工艺,她始终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默默前行。“虽然都属于非遗,但棕编工艺和草编技艺略有不同。制作的成品比较小,对于手工艺的要求也相当高。”戴启艳指着面前的十二生肖以及蚂蚱、蜻蜓等棕编,介绍道:“越是看起来小的东西,越考验制作者的耐心。比如制作老鼠、蜘蛛这些都需要花上五六个小时!”

% K1 V* M. U8 q- C9 Y6 l; O$ J1 s$ \
       在阵阵欢呼声中,《顶缸》《弹球》《肩上芭蕾》《手技》等杂技非遗项目轮番上演;三十块制作精美的展板,将射阳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逐一道来;农民画、草编技艺、制秤工艺、纹银制作工艺、剪纸等十二个现场手工技艺互动展示。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实现传统与未来的对话,让非遗走出“曲高和寡”的窘境,迎来无数年轻“粉丝”。
1 R* [4 V: k4 C3 d. G: c

$ U1 l7 M; d2 H9 ]; J; C" @! m- ~
图说:射阳杂技表演。射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1 a+ _+ S) I2 i+ k) c- r$ P% ?
       “在我们面前摆成一排的就是射阳有名的‘葫芦雕’。‘葫芦雕’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工艺。”透过微信同步网络直播的镜头,主持人现场采访葫芦雕刻大师鲍松年,并介绍其融书法、绘画、篆刻及上色等多项工艺于一体的葫芦雕作品。引得“线上”网友点击破万,“线下”无数群众驻足观看。

2 J# s0 {$ x/ S
        一身粉色旗袍衬托出孩子的纯真可爱,红蓝窗花点缀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跟着妈妈前来参观的10岁小学生——戴沁辰,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的目光。对于非遗,她也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些跟我们现在用的东西不一样,但是仍然觉得它们非常漂亮!”
4 {5 J* x1 a7 Y. A8 ~& x4 o
( M* z2 V9 p; d  n7 w
图说:小朋友展示非遗作品。射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 c" W% V+ |/ h; {
       “让非遗焕发新生活力就是对它最大的保护”,射阳县文化馆馆长张步坚表示,举办此次活动就是为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保护传承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进一步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欣喜地表示,如今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正在努力打破与群众生活之间的“隔阂”,非遗文化正在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

8 f0 r3 d+ _" u0 |& v2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射阳网 ( 苏ICP备15007855号 )

GMT+8, 2025-4-28 16:36 , Processed in 0.0716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