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
积分17076
帖子5362
阅读权限150
主题5351
精华2
日志0
在线时间241 小时
注册时间2013-5-28
最后登录2023-4-30
网站编辑
- 好评
- 87
- 金币
- 10893
- 激情
- 811
- 注册时间
- 2013-5-28
|
万亩桑园环抱着村落,苍松翠柏簇拥着丰碑。在这座以蚕桑闻名全国的小镇,长眠着胡特庸等117位先烈。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方印有红色记忆的热土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
“当时,他骑着自行车从北洋岸来到新洋河的洋湾渡口,要过河去探查敌后扫荡情况。上船后,他发现船上是伪装的敌人,就立即纵身跳入水中,被敌人开枪打中。牺牲以后,他的遗体一直漂到串河乡,就是他工作地方,被柴挂住了。后来,河边上洋边村的村民把他捞上来,一看,原来是在我们这搞过土改复查的胡书记……”王万新老人是土生土长的特庸人,他十分清晰地介绍胡特庸牺牲的经过,“那时候,我父亲跟胡特庸共过事。1986年,我获聘为射阳县政协文史委撰稿员之后,就根据父亲以及曾经与胡特庸共过事的人的回忆,慢慢整理出胡特庸的故事。”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段红色过往。翻开王万新老人厚厚的手写笔记,上面一笔一划地写着:胡特庸,湖北省大冶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和动荡的时局,使他胸怀大志、心忧天下。1938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冬天,胡特庸受命来到苏北盐阜地区,历任盐城县十三区区委书记、二区区委书记、盐东县县委书记兼总队政委等职。1948年6月初,胡特庸和其他同志来到北洋岸渡口过河,当船到河中心时,他被同船身着便服的敌人杀害。
胡特庸牺牲后,他的墓经两次迁移,最终到了现在的特庸镇。如今的守墓人孟金开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耄耋老者,当年便是从岳父王万龙的手中接过了守墓重任。“我岳父王万龙是胡特庸的战友,曾经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当年,烈士为保家卫国连命都献出去了,守墓这样的小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孟金开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是还有子孙,全家都会将守墓这件事一直进行下去。一句承诺,一生遵守。这样的坚守,一守就是60多年。不仅如此,老人的儿子还出资为陵园铺了2.5公里长的水泥路,与政府修的路连在一起,方便人们前来祭扫。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近年来,特庸镇不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018年5月建成开放红色文化公园,通过广泛开展胡特庸烈士事迹宣讲,在全镇掀起传红色作风、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听红色歌曲的热潮。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为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特庸镇充分发挥“特庸蚕桑”品牌效应,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以王村村为中心,不断挖掘蚕桑特色资源,创办桑叶桑葚食品加工、蚕丝制品加工、桑枝桑根药材加工等项目,培育桑苗出口外销至越南、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朝鲜等国家,帮助近500人实现再就业,蚕桑附属产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胡特庸烈士的精神为指引,打造好桑乐田园等特色项目,让更多的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就业,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特庸镇王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陈海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