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轩娃 于 2021-9-29 10:01 编辑
+ n1 h5 K; I) W4 c# t4 m5 \2 v* v7 c" i3 d4 z
# N" k/ L q% i M$ |+ ~
1954年 刘琪摄
" Y- o, u5 f( j3 T6 M4 x2 Q2 v+ D
5 A) \9 k( M( x% `. O7 _社员们在检查成品 & i7 Q0 s6 N" Y- j1 F
盐城县尚庄农具生产合作社在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和扶持下不断得到发展。在大产品生产上开始进行流水作业,并建立了产品检验、原料定额、生产责任制等制度。
' G2 P: H3 {- |3 g盐城地委第一书记陈宗烈同志用芦柴搭架,防止试验田水稻倒伏 1958年 晓庄摄
3 q( O4 E& D9 Y1 ]/ D
. h' E9 a+ A) ~- }3 ~8 ]2 |盐城地委合作社的山芋试验田下放干部们正在搭架挂蔓 " r* G- T( B1 @
盐城专区各级机关干部2000多人,在荒芜多年的盐碱地上开辟了一块582亩地的机关农场。干部们上午劳动,下午工作,有时白天劳动,晚上工作。 7 Z+ B) ~# M, S. Y
1959年 王一平摄
! k" `) O3 j5 ?1 @' @" N s4 | 盐城县紧密结合生产,大搞业余文化学习。这是新兴公社新丰大队社员在田头互教互学。
" o" B3 Z* ` [+ [( h# ^* \1961年 王一平摄
$ E8 t/ g$ j4 g& r8 a0 r o 盐城县新兴公社甘露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社员在收花生。
: `, d$ ]" m0 U7 [5 a: V2 H* Q2 i1961年 朱汉中摄 3 i1 r' T b% x( g$ T7 r' _( L
盐城县龙冈商店的工作人员,为便利农民购买日用品把货送到场头。 大丰区
3 |2 J8 `8 @! i5 {1973年 丁峻摄 * b7 x% {# y% b z
8 \% V& T1 x( Z6 z0 L0 E
大桥公社社员在秋收分配后,把多余的现金存入信用社
5 n% t) m2 c. K, Z+ ? 大丰县农村市场,呈现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广大农村商业职工坚决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全心全意地为贫下中农服务。 东台市
6 @' f% K* r: ~1961年 姚硕仑摄 9 E; ?3 c7 z% z7 r
在东台县东台公社海兴大队的洋葱种子地里,社员们正在治虫,力争洋葱种子丰收。
" S# F! j4 p1 m7 [6 F8 N1965年 汪文华摄
. F3 O+ k- P% @" b8 G! U/ S! U 东台县三仓公社新五大队80%的耕地是盐碱土,其中一半是重盐土。这个大队的社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连续八个冬春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土壤盐分大量下降,基本上根治了盐碱地。1964年全队粮食平均亩产达691斤,比1957年增长84%;皮棉亩产179斤,比1957年增长2.4倍。 响水县 0 H+ N. o9 E2 r# F/ @" B
1959年 王一平摄 3 A+ x# Y B- O1 C1 F
滨海县运河人民公社建立了畜牧场,积极发展畜牧业生产,由于饲养管理得好,畜牧场的耕牛长得膘肥体壮。 ( e J& V: I/ @
1962年 朱汉中摄
4 N" W: b& V1 O 滨海县南河公社安宁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志美(右二)和社员们一起检查评比耕牛冬季饲养情况,保护耕牛健壮地投入春耕生产。 滨海县 7 j5 M! U7 x9 r" \
1962年 朱汉中摄
9 H+ J* W7 E7 I' j, {; H. K 滨海县康庄人民公社康庄大队供销站的营业员挑着各种日用品上门销售,供应社员生活需要。 射阳县
+ b: F0 f# n( j( m, M w( c1972年 丁峻摄
8 S* u; R8 Z2 l" w0 O e 位于黄海前哨的射阳县双洋大队民兵营,狠抓民兵建设,不断促进民兵工作“三落实”,推动了战备和生产的发展。
# Z, C) k% O* s1974年 丁峻摄
+ R0 `$ v1 H, g, p. @# Y5 @1 w 射阳县盘湾公社月河小学教师陆正英为了让全大队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每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还要跑遍月河大队的5个生产队,日行十几里,进行巡回教学。在陆正英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月河大队的学龄儿童100%都上学了。 建湖县
0 ^1 _$ V% z$ d. ^1960年 丁峻摄 9 W0 b I. z1 T/ b0 u
建湖县养猪场的职工们在温室内用浅水缸繁殖小球藻,保护小球藻安全过冬。 0 J/ k+ V3 i& m" x
支部书记陈阿雪(左二)和队长施利清(左三)向徐东生产队队长周立祥(右一)了解当地土壤情况 1960年丁俊摄
8 t/ z0 B6 P( X5 u
( H' g8 k0 A" s6 g) ]4 g* t生产队长施利清在帮助江北兄弟赶江南的劳动竞赛中,被评为红旗手 & s; \9 h6 F: e/ q9 X5 U
1960年春天,盐城专区400多万人民豪迈地提出“跳出盐城赶江南”的新的奋斗目标,全面赶上和超过江南历年粮食产量较高的苏州专区。苏州专区人民组成了一支由56户、185个人参加的“志愿军”队伍来到盐城专区建湖县安家落户,支援当地农民赶江南。 / d& {1 L+ N! [: N%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