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57|回复: 0

[射阳城事] 射阳四代单传80岁中医苦寻传人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9

回帖

209

积分

小学五年级

好评
45
金币
112
激情
50
注册时间
2013-8-14
发表于 2015-8-9 16: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jpg
4 w- z' n; }: k. p
吴越东展示吴氏支宗画像,讲述自家从医的故事

7 E0 f+ i+ L" x& T
02.jpg

2 B( @/ z6 g2 m# E' v- d
吴家祖上传下来的手抄本《温病条辨》

) g- T# |1 ~2 m
03.jpg

' }" d. F& f1 V" Y* k
吴越东带来的各种医书,包括影印版的《本草纲目》

1 |/ f+ Y* ~" v. ^6 d2 f# F) K
      “我今年80岁了,祖上四代从医,现在却没有传人,一手好医术如何传承下去?”8月7日,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全市中医药资源调研小组来到射阳,当地老中医吴越东匆匆赶到,说出了自己的烦恼。
- _+ e' u" _2 O
5 j' B* M* R) D2 |& V2 \# @      为了说明自己的处境,吴越东带来了一只大箱子和一幅长长的卷轴。箱子里放的是吴家四代行医留下的珍贵资料,其中一本翻烂了的手抄本《温病条辩》尤为显眼,一手毛笔字犹如印刷出来一般工整。
" z  R4 [; N4 B' [4 u. i- f1 X$ f3 U8 O
      长长的卷轴打开,是一幅吴氏支宗懋昭公及夫人的人物像。吴越东介绍说,听父亲讲,祖上懋昭公曾在咸丰年间出任太学士,退隐后在苏州城内开当铺。由于经营不善,到了懋昭公孙子一代家道中落,流落到扬州高邮一带坐馆教书,偶尔开方拿药悬壶济世。那本《温病条辩》就是懋昭公孙子手抄的。继而时局再乱,到了吴越东祖父这一辈,就流落到射阳,以行医为生。3 z# A7 x1 v7 O& ?  T

# I1 S" `. A' s9 `( ]  Y& r0 i      “小时候,我父亲就逼着我每天背一小段,理不理解以后再说,先背下来”,吴越东说,吴氏一门医术传承有规矩: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只传嫡长房。吴越东是家里老大,因此医术传给了他。
/ q9 ]3 K3 p* O# a" a3 n% v; s' |. l; L6 W
      吴越东育有四男一女,但儿女参加工作时都是国家分配,没有人系统地学习他的医术。吴越东有一个孙子,但他认为“孙子目前文化程度还不高,尚不适合传授”,“医术学不好,不是救人,是害人。”而现在,为了传承,老规矩要打破了。/ U# c9 d4 G% I- P

9 |% g  D+ `$ r4 B      “我祖上传下来的医术,是相当好的,你们可以问问我的患者。”吴越东说。( q+ n# c: U  F6 n
+ U% v  A' k6 w; O0 q$ `& x
      盐城晚报记者随后联系了两位吴越东医治的病患。射阳县夕阳红艺术研究会会长董锦玉告诉记者,他曾经患有肺气肿,情况相当严重,住院治疗四十多天,情况未见明显好转,睡觉都困难。“到了吴老先生那儿,第一剂药服下去,当晚就睡安生了,现在恢复得非常好。”
' m) o; D: n# k+ U! d# Y. n0 W( \: {: u
      盐城人民公园的退休职工李萍也告诉记者,她曾经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按照西医的说法,得终生服药。但经吴越东的治疗后,服中药调理了一段时间,现在病状全消,只是偶尔拿点药调理一下。
' e' e) L) g6 T/ l- M8 o( l. y9 ]1 {* F1 S  W
      对于吴越东没有传人的情况,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负责人徐于斌表示,将尽可能帮助他寻找合适的传人。徐于斌说,近年来,国外对中医的认识和重视日益加深,而国内中医行当却面临各种压力。中医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继承、发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对全市中医药资源的调研活动,就是希望借此能摸清我市中医面临的种种情况,为政府保护中医药资源的工作建言谋策。(转自 盐城晚报)
4 R" ~# |( G+ _9 s0 |& i
. N3 a& u1 a3 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射阳网 ( 苏ICP备15007855号 )

GMT+8, 2025-7-11 06:07 , Processed in 0.0771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